快速登入
必填資訊需正確填寫喔!
調查顯示,台灣學齡兒童大約每3名就有1名有排便不順的困擾。便祕雖然是小問題,卻是兒科常見的求診原因,不少小朋友在家明明已經學會上廁所,一進學校或轉換環境就無法順利如廁,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,常常鬧肚子疼、食慾不振,甚至影響生長發育。
小朋友便祕的原因很多,只有少部分是由疾病引起的,絕大部分仍屬於功能性便祕,意思是排便的「功能」不夠順暢,成長過程中有三個時期最可能出現:
1. 剛接觸副食品:如果水分和纖維質不足,大便會比較乾燥不易排出。
2. 大小便訓練期:因為不習慣和心理上的抗拒而忍便。
3. 剛上學時期:因為生活步調改變沒有足夠時間上廁所,或不熟悉學校的廁所而隱忍便意。
1. 排便次數減少
2. 大便硬,呈顆粒或塊狀
3. 排便時會痛
排便不順最重要的指標不在次數,而是排出「硬便」,即使每天都有排便,但排便時常需要用力,只能大出顆粒硬便,甚至造成疼痛或肛裂流血,也算是便祕喔!
步驟1. 藥物治療:當便祕進入惡性循環,建議諮詢專業兒科醫師,必要時可搭配軟便劑幫忙。
步驟2. 改善飲食:攝取足夠的水分跟纖維質,可以幫助腸蠕動使排便順暢。
(1) 水分:根據2025年美國健康飲食研究(Healthy Eating Research)建議,5~18歲兒童每日攝取量依照年齡各有不同,但實際飲用量仍需依照天氣、活動量、身體狀況適度調整:
年齡 |
5~8歲 |
9~13歲 |
14~18歲 |
建議量 |
16-40 fl oz (約473-1183ml) |
22-61 fl oz (約650-1800ml) |
29-88 fl oz (約857-2600ml) |
(2) 纖維質: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,包括各種蔬菜、水果、根莖類和全穀類。2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天需要的纖維量大約為5公克,大一點的孩子可將年齡數字加上5~10公克(例如2~5歲的孩子需要7~15公克)。特別推薦含有「山梨醇」的水果,如李子、蘋果或梨子,滲透壓較高可使大便的水分增加,有輕瀉利便的效果喔。
步驟3. 定時排便:對於慢性便祕的孩子來說,每天定時排便是非常重要的步驟,以免直腸內累積過多乾硬的宿便。
【最佳訓練時機:飯後】
食物進到胃,結腸會開始蠕動準備排便,稱為「胃結腸反射」。飯後把握這陣蠕動時間訓練排便較容易養成排便習慣,尤其早餐後的胃結腸反射最強烈,訓練效果最好。
【每次訓練時間:5~10分鐘】
吃完飯半小時內讓孩子坐在馬桶上,爸媽可以陪看書、講故事或聊天,5~10分鐘後不論有沒有成功大便,都讓他們起來並給予鼓勵,切勿強制執行,以免孩子產生心理抗拒。
「益菌生」來助攻,吃好菌不如養好菌!
小朋友的腸道王國20%是好菌、20%是壞菌,其他都是搖擺不定的中間菌。當好菌壯盛,中間菌傾向好菌,腸道王國就是好菌當家,因此維持好菌生長的環境,健康才能腸腸久久!不少爸媽關心吃益生菌是否有幫助,其實外在補充的益生菌只能生存3~5天,需要體內提供良好環境才能安心住下,「益菌生」可以提供好菌養分更能增加其活性,並抑制有害菌生長。
益生菌Probiotics |
有益腸道健康的活菌,可改善腸內微生態平衡、預防腸道疾病,常見有嗜乳酸桿菌(A菌)、比菲德氏菌(B菌)、凱氏乳酸菌(C菌)、副凱氏乳酸桿菌(LP菌)、鼠李糖乳桿菌(LGG乳酸菌)。 |
益菌生Prebiotics |
又稱益生元,是益生菌的食物,人體無法消化利用,但腸道好菌卻可從中提取養分,有助腸內益生菌的生長發展形成健康的腸道菌叢,常見有膳食纖維和寡醣。 |
★健字號認證★好味粥有助增加腸內有益菌
【田原香好味粥】添加益菌生中的養菌明星「木寡糖」,通過「健康食品認證」,有助增加腸內有益菌,幫助消化,調整腸道健康。好味粥中的水分可以為不愛喝水的孩子補充水分,肉類中的天然油脂及蔬菜的滿滿纖維質,都是幫助寶寶腸蠕動排便的好幫手,家長還可以再加入含山梨醇的果汁攪勻,增強利便效果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