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登入
必填資訊需正確填寫喔!
台灣位處亞熱帶,夏、秋時節常會看到腸病毒造成幼兒園停課的新聞,當病毒高峰期來襲,身為家長該怎麼辦?腸病毒是否真的那麼危險,需要讓幼兒園全面停課?今天就一起來了解,究竟腸病毒是什麼病毒,想預防腸病毒感染又該如何做?有腸病毒疫苗能施打嗎?腸病毒症狀有哪些?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腸病毒,遠離腸病毒的威脅。
腸病毒,又稱腸道病毒(英語:Enterovirus),是一群腸道病毒的總稱,屬於RNA病毒的一種。目前總共有60幾種病毒被歸類為腸病毒,包含:克沙奇病毒、伊科病毒、68型腸病毒、71型腸病毒等。
腸病毒主要感染對象是兒童,但成人也會被感染。如果家中有幼兒感染腸病毒,成人也有被傳染的風險!
腸病毒感染高峰期是夏、秋兩季,台灣大約在5~6月,以及9~10月開學季是腸病毒的好發期。
腸病毒可能併發重症,因此治療上不可掉以輕心!依照疾管署2022與2023年的資料來看,在全年的腸病毒個案中,就有分別有1~3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的案例,且2022年其中一例重症後死亡。雖然大部分的腸病毒症狀看似不嚴重,但仍有少數重症風險,非常需要後續追蹤及仔細照顧。
腸病毒包含的病毒種類數量極多,臨床上常以症狀來區分類型,可分為:手口足症及疱疹性咽峽炎2種。
另外,針對某些會造成重症的腸病毒株,也有對應該病毒的症狀,以下腸病毒都是可能併發重症的腸病毒。
腸病毒把人類當成唯一宿主,因此傳染方式也很多元,呼吸道、腸胃道,以及皮膚接觸都有可能傳染,以下就來看看腸病毒有哪些傳播途徑吧!
腸胃道:最常見就是糞口傳染,若患者如廁後未將手洗淨,就直接觸摸飲食,就會將病菌沾染到食物及飲用水上,使病毒進入腸胃道中以致感染。
呼吸道:當腸病毒患者咳嗽、打噴嚏時,病菌就會透過飛沫,從呼吸道進入以致感染。臨床上很常遇到成人感染腸病毒的症狀輕微,就輕忽而未做好保護措施,病毒便輕易經由飛沫或肢體接觸傳給兒童。
碰觸病患特定患病處:若碰觸患者水泡破裂滲出的液體,也有機率被傳染。
看完以上資料,大家應該很容易理解,腸病毒雖然大致上與感冒差異不大,但有可能併發重症,尤其是抵抗力較低的幼兒更不可輕忽,各位家長要多多留意預防腸病毒!一起來看看預防腸病毒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吧!
避開感染源:10歲以下的幼兒是腸病毒高風險族群,在流行高峰期需特別注意避開感染源,家長應盡量不要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、空氣不流通的場所。除了10歲以下幼兒之外,新生兒及孕婦也需要提高警惕,避免與疑似患者接觸。
勤洗手:由於腸病毒最常見的路徑是透過糞口感染,因此在吃飯前、如廁後,維持嚴謹的洗手習慣是非常重要的,同時也是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手段!
家中重點消毒:預防腸病毒並不用進行大範圍消毒,僅需在經常碰觸的地方進行重點消毒即可,比如:門把、電燈開關按鈕、餐桌、樓梯扶手等。
經常清潔兒童玩具:腸病毒之所以傳播快速,常見原因就是幼兒容易將玩具放入嘴巴當中,造成玩具表面被病毒污染進而接觸傳播,因此要預防幼兒感染腸病毒,定期消毒清潔玩具、絨毛玩偶非常重要。
目前台灣研發並上市的腸病毒疫苗廠牌有兩種,皆為針對腸病毒A71型的疫苗,只適用於2個月到未滿6歲的幼兒。不過該疫苗只對A71型腸病毒有保護力,施打完疫苗後仍會感染其他類型的腸病毒,因此還是需要做好預防措施。
腸病毒潛伏期約為3~5天,在潛伏期內就已具備極強傳染力,因此在腸病毒流行期間,無論男女老少,都應加強手部清潔以預防感染。
每人狀況不一,大部分的人皆可透過自身免疫系統抵抗病毒,並且在7~10天內痊癒,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即便患者痊癒,但病毒可在腸道中存活6~8週,所以痊癒後這段時間的糞便中依然帶有病毒,因此腸病毒患者需嚴格執行如廁後的手部清潔,以免傳染給同住家人。
會的,雖然兒童是腸病毒的主要宿主,但成人也有感染風險,因為人類是腸病毒唯一感染的對象,所以各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感染腸病毒。
每年都有2次的腸病毒流行高峰期,在日常生活上難免都會與人接觸,因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格外重要,澈底執行用餐前、如廁後認真洗手的好習慣,除了可以保護自身免受腸病毒侵襲,更可保護家人遠離腸病毒的威脅。遠離腸病毒最簡單的方法,就從勤洗手做起!
延伸閱讀
容易疲倦的原因是什麼?認識7大原因及改善方法,為身體補充滿滿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