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登入
必填資訊需正確填寫喔!
懷孕、生產對女性而言都是人生大事,在中醫角度來看,分娩過程大量出血、元氣大傷,造成產後極度虛弱、疲憊,因此生完孩子後的1個月是產後調養身體的黃金期,過去傳統坐月子的食補通常都是「大補」,錯誤的大補或是補錯時機,反而不利復原。究竟產後媽媽該如何進行調理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並且改善根本體質?
本文依女性生產後的身體情況,將產後調養分為3個階段並搭配4個產後調理飲食原則、7個生活起居要點,讓辛苦生完孩子的媽媽都能獲得更完善的調養。
生產過程中耗損大量精氣神的情況下,產後容易形成氣虛、血瘀體質,必須透過休養、食補來幫助調理。然而在傳統上,老一輩經常以麻油烹調的滋膩補品幫忙坐月子,但這種方式不僅會攝取過多不必要的熱量,也會造成身體負擔,影響營養吸收與調養速度。建議女性可在生產前後請專業中醫師診斷基礎體質,避免月子期間調補不當而形成反效果;另外在產後調理上必須「循序漸進」進行,也就是讓身體逐漸復原後才能好好吸收營養,因此在產後調養上,依女性身體情況可分為3階段進行:
剛生產完的身體會有血瘀現象,必須先讓體內的惡露排淨,此時也容易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;當脾胃運作受到影響時,營養吸收亦會受阻,呈現「虛不受補」的狀態。建議多喝雞湯、魚湯、滴雞精補充營養,四神湯則可幫助調理脾胃,也有助於分泌初乳。而山藥、芝麻、滴雞精等飲食也有相似的幫助,產婦可於此階段多攝取。
脾胃在經過10天的調理後已漸漸復原消化功能,這時需持續調養脾胃,才能將營養送至身體各處。此階段的另一調理重點為「疏通肝經」,在中醫觀點中,「肝經」、「胃經」對於女性而言,皆與哺乳息息相關,脾胃打理好了,肝經暢通了,哺乳也會更加順利。建議多吃綠色蔬菜幫助疏肝,也可在食補中加入藥材王不留行,有助於疏肝解鬱,並能促進新陳代謝,幫助分泌乳汁。
除了延續健脾胃、疏肝,當調養時程即將屆滿一個月的時候,也就代表著進入了適合進補的階段。調養原則以「滋補腎氣」為重,中醫認為「腎為先天之本」,只要腎氣足了、身體也就能充滿元氣,同時幫助緩解腰痠背痛、掉髮等情況。建議多吃含有冬蟲夏草、何首烏等滋腎藥材補品,在坐月子最後階段好好養足精氣神、恢復紅潤氣色。
了解產後3階段的調理重點後,在平日飲食方面也有4個原則需遵循:
熱量過高的食物不適合在月子期間食用,因為攝取太多油脂不但使日後減重困難,還可能增加塞奶機率。另外調味方面也應適量,要是吃得太鹹恐使水分滯留體內 ,造成腎臟負擔,因此像是傳統坐月子常見的麻油雞、薑母鴨、大補湯等具有熱補效果的食物,都應該適量甚至避免食用,過猶不及。
生冷食物在月子期間是大忌,容易影響脾胃復原、使體內經絡通行受阻,除了避開冰品飲料之外,梨子、西瓜、冬瓜、竹筍、白蘿蔔等寒性食物都應避免,同時應以熱食、熟食為主,生菜或生魚片等皆不宜食用。
油炸、燒烤、辛辣、酸性食物、濃茶、咖啡等飲食容易對脾胃造成過多刺激,進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,不論吃再多、再營養的食物或補品等也不利吸收,調理上反而事倍功半。
均衡飲食是國人營養補充的基本原則,對產後婦女來說更為重要,每天需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,像是蔬菜類(如:地瓜葉、紅鳳菜)、肉類(如:雞肉、魚肉)、乳製品(如:牛奶、起司)等皆不可或缺,搭配前述的3階段調理重點,能使產後復原情況更為良好。
除了飲食須知,產後婦女在生活上也需多謹慎,要知道在月子期間,一個不留意的姿勢、習慣都可能為日後身體狀況埋下隱憂,因此在生活起居方面應多注意以下這7件事:
保持充足睡眠、休息
避免過多勞動,如彎腰、搬提重物、蹲低、屈膝等
避免直接吹風而受涼感冒,如:正對冷氣、電扇風口
注意保暖與空氣流通,但過冷或過熱皆不宜
洗頭後應立刻吹乾,以免受寒
注意外陰部清潔,剖腹產者應留意傷口護理
維持情緒平穩,讓身心皆能好好休養
生產時耗損元氣,就讓田原香滴雞精「坐月子30天組6盒組」全方位幫你做好產後調養。嚴選自家飼養放山黑羽雞、以木炭慢火燉滴並結合漢方調養,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與18種人體所需胺基酸,尤其滴雞精的分子小、容易吸收,有助於產後媽媽增強體力。把握產後1個月的調理黃金期,「坐月子30天6盒組」分階段調養、循序漸進補身,在完善的月子調理下養足精氣神,是產後媽媽最方便、最有效率的補品選擇。
延伸閱讀:
坐月子補品怎麼準備? 5道食譜推薦,不必天天大補也能幫助產後恢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