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登入
必填資訊需正確填寫喔!
上班族普遍面臨壓力大、熬夜、外食營養不均衡的狀況,有時因長時間緊盯電腦用眼過度,而感到頭昏腦脹、或是一起身覺得全世界都在旋轉的錯覺。你知道你以為的頭暈,有可能其實是眩暈嗎?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什麼是眩暈、發生的原因及改善方法,助您脫離眩暈的高風險群!
在認識「眩暈」之前,先了解「頭暈」和「眩暈」的差別。常見的「頭暈」的感覺是「頭昏昏、腦袋鈍鈍」,以及頭重腳輕的情形。「眩暈」則會覺得身體或周遭環境天旋地轉,有時候還會伴隨有噁心、嘔吐,甚至無法起身行走、影響聽力、冒冷汗等狀況。
眩暈本身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的症狀,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「眩暈症」。眩暈大部分是內耳問題引起,跟水分代謝、內淋巴分泌異常有關。例如常見的是梅尼爾氏症原因就是內耳積水,由於內耳是掌控人體平衡的重要部位,如果內耳淋巴液分泌過多造成積水,只要頭部稍微晃動就容易感到眩暈。
很多疾病都可能併發眩暈的症狀,以下進一步說明:
腦部循環障礙:隨著血管老化,血管壁的彈性與張力逐漸下降,可能導致各個部位血液供應不足,進而引發眩暈、疲倦等不適症狀。
高血壓、糖尿病:若病情沒有控制,患者常有血液循環不佳的症狀,例如突然眩暈、手腳無力等等。
偏頭痛性眩暈:發生在有偏頭痛病史的患者身上,患者在眩暈發作前後,常伴隨著偏頭痛的症狀。
良性陣發性眩暈(耳石脫落症):由耳石掉落進入半規管所引發的狀況。當患者快速變換姿勢時,容易引發短暫但強烈的眩暈感。
梅尼爾氏症:發生原因是內耳積水,特徵為反覆性眩暈發作,通常伴隨聽力減退、耳鳴和耳壓感。
前庭神經炎:當內耳中負責平衡的前庭神經受到損傷(如頭部外傷、神經發炎等)而導致,常見症狀為強烈的急性眩暈,且患者通常會伴隨噁心和嘔吐,發作時可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天。
以下這些人屬於眩暈的高危險群:
過敏體質
愛抽菸、喝酒
頭部曾受過傷
愛吃重油重鹹的食物
長時間緊盯電腦、用腦過度
長期情緒緊張、睡眠不足及有過勞的傾向
如果是站立時眩暈發作的話,應先慢慢蹲下或躺下,預防跌倒、撞傷。平躺休息後想要起身,記得先在床上坐起來等個10~15分鐘,謹記不要突然改變姿勢,等沒有不舒服的狀況再慢慢起身下床喔!
此外,按壓按壓身體的穴道也可以舒緩眩暈的情形。以下分享3個有效的穴位位置,適當施加力度進行按壓即可:
百會穴:位於雙耳往頭頂方向交匯處,頭頂正中的位置。
內關穴:在手腕橫紋正中,往手肘方向約三指寬處。
合谷穴:位於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兩條筋中間,虎口張開即可找到。
想要避免眩暈找上門,規律作息、調整飲食都很重要。
充足睡眠、舒緩壓力
平時保持充足睡眠、每天睡滿7-8小時,避免長時間工作,並找到適合自己舒緩壓力的方式,都是預防眩暈的有效方法。
重口味食品:如醃製品、香腸、臘肉和醬瓜等,這些食物容易造成水分滯留,使眩暈的狀況變嚴重。
刺激性飲品:如菸酒、咖啡、濃茶等,這些刺激物容易使血管彈性變差,加重眩暈的症狀。
含有酪胺酸的食物:如巧克力、乳酪等,因為人體代謝酪胺酸後,會產生多巴胺,進一步造成血管收縮,容易引起頭暈頭痛。若是經常性偏頭痛而眩暈的人,務必要少吃這類型的食物。
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:如燕麥、馬鈴薯、蛋、蘆筍等,有助於維持神經的正常,可幫助改善內耳功能。尤其維生素B2、維生素B6可以緩解偏頭痛引發的眩暈。
含抗氧化的新鮮蔬果:代表食物為小番茄、藍莓、洋蔥、花椰菜及地瓜葉等,多攝取可提升免疫力,減少病毒入侵的機會。
最後要特別提醒大家,眩暈的原因很複雜而且容易復發,如果眩暈症狀已經影響生活了,建議要趕快求診找出病因,並搭配改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,相信可以降低眩暈發作的機率喔!
延伸閱讀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