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登入
必填資訊需正確填寫喔!
貧血吃什麼有用?可以透過飲食來解決貧血狀況嗎?「缺鐵性貧血」是最常見的貧血類型,且普遍存在於女性身上,主要與每個月耗損的經血有關,另外若有腸胃道潰瘍出血、痔瘡流血等狀況,也是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原因。除了上述所說,女生的需鐵量比男生大之外,三歲以下嬰幼兒、孕婦、老人家、素食者以及節食減肥者,都是常見的「缺鐵性貧血」高危險群。雖然貧血不會馬上致命,卻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。現在就和我們一起來看看,貧血吃什麼最好,該怎麼透過補血食物在日常飲食中遠離貧血,用補血食物解決貧血帶來的困擾吧。
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,是幫助將氧氣運輸到身體各處的重要幫手,但當身體因各種原因而缺乏血紅蛋白時,就可能出現氧氣不足的狀況,也就是所謂的貧血。雖說貧血是很常見的問題,但引起的不適感可小可大,還是應盡快找出貧血的原因,補充所需營養或進行治療。
因為基因變異而引起的貧血,如地中海貧血、鐮刀型貧血等,即屬於先天性的貧血,患有這類貧血的朋友,應依照專業醫師指示來進行日常照護或治療。
後天性的貧血經常是因缺乏特定營養素所造成的,以下列出3大常見的後天性貧血類型以及其所缺少的營養素:
若屬缺鐵性的貧血,可能出現舌頭表面色澤泛白、指甲變得脆弱等狀況;若屬於缺乏維生素B12所引起的貧血,則可能有舌頭表面鮮紅、光滑,且味覺變得較不敏感等症狀,除了上述的幾個症狀外,各種類貧血可能出現的共同症狀:
1.皮膚蒼白無血色
2.蹲下或站起時感到暈眩
3.四肢無力
4.心跳過快
5.容易疲累
第一名的補血食物是富含動物性鐵質的鵝肝,每100克的鵝肝中約含有44.6毫克的鐵質,但除了鐵質含量豐富外,當中所含的脂肪比例也較高,因此若打算食用鵝肝補充鐵質,應特別留意攝取的量,避免一次吃下過多反而對健康造成影響。此外,除了鵝肝,紫菜的含鐵量也相當高,但因人體對於紫菜的鐵質吸收率較低,且一般來說要吃下大量的紫菜也較不容易,若想以更聰明、輕鬆的方式補鐵,可以參考以下綜合食物中含鐵量、食用方式等因素所整理出的補血食物推薦排行,幫助你在安排每日餐點時能更有方向:
1. 鵝肉:14.0毫克
2. 豬血:28.0毫克
3. 鴨血:15.6毫克
4. 豬血糕:12.8毫克
5. 九孔:11.4毫克
6. 豬肝:10.2毫克
7. 牡蠣10.1毫克
8. 紅莧菜:8.5毫克
9. 紅豆:7.1毫克
10. 豆乾絲:6.2毫克
一般來說女生較易出現貧血狀況,但長輩、孕媽咪和孩童也是「缺鐵性貧血」的好發族群,建議透過飲食補充鐵質的重點如下:
● 若欲以內臟類、肉類補充鐵質,應留意每日脂肪攝取量,或是挑選脂肪量較低的食物。
● 均衡攝取適量的優質蛋白質,如瘦肉、魚類、豆類等。
● 減少飲用茶、咖啡,避免引響身體吸收鐵質。
● 每日均衡攝取各大類食物,給身體充足的營養。
● 依據醫師建議與規劃,以孕婦專用的保健食品額外補足葉酸和維生素B12等。
● 均衡飲食不挑食,完整攝取各類營養最為重要。
● 若有缺鈣狀況,應先至相關門診由醫師進行檢查,再依照實際狀況安排相應的補鐵方針。
人體鐵質有3大來源,第1是原本存在於人體組織裡的鐵質、第2是人體自動回收老弱紅血球中的鐵質,再製成新的紅血球而得的鐵質,第3則是從食物當中攝取鐵質,也是人體鐵質原料的主要來源。其中由食物攝取而來的鐵質,還可分為紅血素鐵、非紅血素鐵:
另外,除了注意鐵的來源,還要考慮食物的體積和重量,雖然紫菜的含鐵量居所有食物之冠(每百克含鐵量90.4毫克),但人體對於紫菜的鐵質吸收率卻不及鵝肉(每百克含鐵量14毫克),而且乾紫菜必須吃到很大的量才能吃到100公克,不是聰明的補鐵好方法。
「動物性食物的鐵質吸收,比植物性食物多3倍」,故豬肝補血效果比黑芝麻佳。動物性食物所含的鐵,稱為紅血素鐵,含有「肉蛋白因子」(meat protein factor),是小腸能幫助鐵質吸收的輔助因子,比起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紅血素鐵,更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,且因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草酸、植酸及纖維質等會減低人體對鐵質吸收的效果,因此相較之下攝取動物性食物能達到較好的鐵質補給。另外需注意,在食用含鐵的植物性食物時(如紅莧菜、黑芝麻、紫菜等),可與少量的肉類共食,或者善用辛香料和酸類調味,幫助提高鐵質的吸收率,鞏固補鐵的品質。
「豬肝」是公認的補血食材,很多人喜歡喝豬肝湯來補血,也非常適合女生月經結束,或者手術開刀後的患者補充流失的鐵質,被中醫師推選為「補血聖品」。每百克的豬肝含有11毫克的鐵,也富含容易被人體吸收的「紅血素鐵」,非常適合缺鐵性貧血的人食用。另外,豬肝除了有很好的補血功效,也富含維生素A、維生素D,但因其鈉含量、蛋白質、膽固醇及普林都偏高,會建議1星期總攝取應控制大約7片豬肝的量,食用過量反而會造成腎臟及心血管負擔。
一般人若想攝取鐵質,不需刻意補充「鐵劑」,只要透過吃天然食物進行鐵質的補充,除了能幫助補鐵補血,還能同時為身體補足其他的營養素,發揮協同作用。但如果發現有持續缺鐵或貧血狀況,則需先至醫院抽血檢查診斷原因為何,再由醫生決定是否給予鐵劑補充。市面上的鐵補充劑成份主要是硫酸亞鐵、葡萄醣酸亞鐵、丁烯二酸亞鐵,鐵含量分別是20%、12%、33%。若醫師評估須補充鐵劑的話,開始服用後約2-3周血紅素就會慢慢升高,而治療過程中通常會以每周上升0.7-1.0g/dl為目標。
除了透過鐵劑或藥物來治療,「缺鐵性貧血」患者若想徹底改善貧血狀況,還是得確實建立起正確的飲食和穩定的作息,如三餐規律不過度節食、多樣化飲食,少吃加工食品(以原型食物為主)、作息正常不熬夜,平日飲食的食物搭配也最好能將干擾鐵吸收的食物與含鐵食物錯開(像是在飯後間隔一小時再飲用茶、咖啡等),讓身體能完整吸收到所吃下的營養。
看完以上內容,相信你對於貧血吃什麼最好有更加深入的瞭解。若你還想獲得更多健康資訊以及生活保養知識,歡迎參考田原香健康專區,來定期更新你的健康知識庫,守護全家人健康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