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登入
必填資訊需正確填寫喔!
悶熱潮濕的夏季,不管是「動」還是「不動」都容易滿頭大汗、臭汗淋漓,若是又穿著不透風的衣物(尤其是女性的貼身衣物),再悶上幾個小時,很容易就讓「濕疹」找上門。根據統計,台灣有超過1/4的人口,曾經罹患過各類濕疹,發作起來簡直癢翻天,別說工作了,就連好好坐著也是搔癢難耐,痛苦指數不容小覷!
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,病症發展可分為「急性期濕疹、亞急性期濕疹、慢性期濕疹」3個階段,下方為你簡單整理各階段的症狀類型:
1.急性期濕疹:皮膚搔癢、紅腫、起小水泡、紅疹。
2.亞急性期濕疹:當急性期症狀減輕,開始出現脫屑、結痂、皮膚乾燥的問題。
3.慢性期濕疹:濕疹問題反覆發作、發炎,持續發生沒有改善,可能會演變成慢性濕疹,導致肌膚表面的角質層出現過度增生、變厚、變得乾燥等問題。
濕疹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,反覆發作且不易痊癒,由先天體質和後天環境所導致:
✎ 先天體質:主要來自於遺傳,若父母中有一方患有濕疹,子女得到濕疹的機會是60%,要是父母都患有濕疹,子女得到濕疹的機會則高達80%。擁有濕疹體質的皮膚先天免疫系統較為紊亂,膚質敏感,耐受性差,對病菌的侵襲抵抗力也較弱。
✎ 後天環境:舉凡生活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改變,如天氣、熬夜、飲食、壓力或其他過敏源,都有可能造成本身的體質抵抗力下降。尤其夏季氣候轉為濕熱,汗流浹背之餘又常常進出冷氣房,容易讓毛孔的調節系統失調,加上汗水不斷刺激皮膚,就造成敏感發疹。建議飲食方面盡量避開過敏源,挑選新鮮食材,生活環境則保持涼爽通風,維持恆定溫度與濕度。
濕疹是「體虛為『本』,風濕熱邪為『標』」(「邪」在中醫觀念裡,可以說是一種致病因素的統稱)。
✎ 本:濕疹患者一般都有「血虛」體質,甚至血虛久了變成「陰虛」體質。
✎ 標:身體已經虛了,又常常熬夜、壓力大、抽菸喝酒,加上冰品冷飲的誘惑、燒烤炸辣不忌口,傷及脾胃,讓體內濕熱氣不易排出,排不出去的水分和廢物在身體裡淤積發臭,形成萬病之源「痰濕」,濕氣停滯在體內過久,就會化熱,加上夏天天氣本來就比較濕熱,刺激皮膚導致「內外濕」相合而讓濕疹大軍趁虛而入!
總括來說,濕疹跟「體質」有很大的關係,加上後天補養失調,破壞原本的好體質,肌膚對天候環境、壓力、過敏源毫無抵抗能力,就會敏感生疹,所以濕疹要治本,就要從養好「體質」開始!否則一旦天氣、環境甚至壓力有所改變,濕疹還是會春風吹又生。
有些人是年輕時沒有得過濕疹,突然某一天就「中標」了!這也是跟沒有養好體質有關係,人的體質是會隨著時間、年紀等因素而改變的,年輕時身體正強盛,常熬夜、吃冰品、喝冷飲、吃刺激性的食物,身體並不會馬上發作,而是慢慢累積起來,正所謂「病從口入」,等到年紀大了,身體孱弱,抵抗力下降,症狀就傾巢而出。所以從年輕時就要顧好體質,以免上了年紀便病痛纏身!
市面上有許多針對濕疹的藥膏,大部分是用類固醇來降低皮膚的發炎反應,若使用過量或長期使用容易造成皮膚角質層變薄,導致更加敏感紅腫的惡性循環。建議先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,依照個別情況給予對應的藥量,切勿自行到藥房購買成藥,以免因使用不當或使用劑量過高而產生一連串的副作用,加重病情。不過靠藥物壓制濕疹只是治標的權宜之計,真正的治本之法還是必須從內在改變體質。
濕疹會自己好嗎?答案其實因人而異,有些人隨著年齡增加,濕疹問題獲得明顯改善;但也有些人即使長大以後仍不時會有濕疹復發的困擾。除了到診所諮詢醫師,透過藥物治療及建立良好的生活、飲食習慣,也都能降低濕疹反覆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。
不論是求助中醫還是西醫,都認為濕疹發作的主因總歸脫離不了「體質」這個重點,所以想要預防濕疹,就要先打好身體的底子,維持良好的生活常規,才能跟濕疹徹底分手!
中醫師指出,濕疹的病因跟「濕、風、熱」3種病灶有關,先天跟後天因素都會交互影響,促使濕疹反覆發作。要養好體質、告別濕疹,就要先顧好「脾胃」,才有「籌碼」和濕疹長期抗戰!脾胃是「 後天之本」,脾胃養得好就能幫助營養完整輸布到身體各處,打造強健的體魄。而中醫觀念中,黃色食物(例如:南瓜、胡蘿蔔、地瓜等)是脾胃喜歡的食物,多吃黃食可以健脾養胃,營養充分吸收,身體自然就有更足夠的抵抗力。
生冷、寒性、重口味的食物,和甜食、冷飲、冰品等,都會傷害脾胃,讓體內生濕化熱,誘發濕疹。刺激性的咖啡、濃茶、酒等也會加重體內的熱與濕,讓發炎反應更嚴重。而燥熱的十全大補湯、高麗蔘、刺激性的咖啡、茶飲等也都應該避免,以免刺激體內排不出去的濕熱之氣變本加厲。
夏季悶熱潮濕,汗水容易刺激皮膚,誘發濕疹,建議穿著要挑選柔軟通風的或是排汗速乾的材質,避免穿不透氣的牛仔褲或緊身褲、細身褲。而挑選內衣褲時則以舒適、透氣的材質為原則,盡量維持乾燥,避免悶熱與潮濕讓症狀變得更嚴重,清洗完的內衣褲也要在陽光下完全晾乾殺菌,讓塵蟎和黴菌無法附著,成為過敏源。
皮膚自行修復最旺盛的時間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,這時候也是養肝血最好的黃金時間,要是能在這段時間進入熟睡,就可以讓肝膽得到充分的養護。尤其晚上陽氣漸消,身體「陰虛」情況會更明顯,若炎症反應太嚴重以致影響睡眠,應該先設法止癢,以免睡不著而加重體內「陰虛」的情況,讓症狀更嚴重。
人體70%以上都是由水組成的,要消除體內的燥熱濕氣,喝純開水是最好的方法!營養師建議一天至少要喝足體重X30CC的純水量才夠,水分可以在身體裡流通,代謝掉體內多餘的廢棄物,為身體做良好的循環。
保持規律的運動是行氣活血、調節免疫力的良方。運動可以提升血液裡的色胺酸含量,連帶提升腦內快樂荷爾蒙「血清素」的含量,有助於放鬆緊繃的情緒,使心情愉快,緩解因情緒壓力、失眠所誘發的濕疹。
➲另外要注意的是,運動時因汗水量爆增,可以選擇透氣快乾的運動內衣,或者多帶一套衣物更換,運動完應擦乾身上汗水,以免把汗水悶積在體表。
若感覺皮膚癢,千萬不要搔抓,可改用冰敷或輕輕拍打的方式緩解。平常也可以隨時按摩曲池穴、血海穴、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,每次10~15下,想到就按,長久累積也可以幫助建立好體質!
✎ 曲池穴:清熱消炎,減緩紅腫、搔癢。
✎ 血海穴:補血養血,改善血虛的狀況。
✎ 足三里穴:強健脾胃,使氣血旺盛。
✎ 三陰交穴:疏通氣血,減緩搔癢不適。
由於濕疹是一種肌膚發炎的症狀,因此可以先從增加抗發炎食物的攝取量開始,透過營養補充觀察濕疹問題是否改善。以下介紹幾種可以協助調節體質的營養素與推薦的食物:
1.Omega-3 脂肪酸:魚油、鮭魚、秋刀魚、核桃等。
2.益生菌:優格、優酪乳,或是泡菜、味噌、康普茶等發酵食品。
3.類黃酮:番茄、檸檬、柑橘、葡萄、茶葉等。
4.鋅:牡蠣、蛤蜊、牛奶、牛豬肉與內臟。
5.維生素D:鮪魚、鯖魚、乳蛋類製品等。
6.維生素E:葵花籽油、橄欖油、青花菜、菠菜等。
7.植化素:紅鳳菜、牛蕃茄、洋蔥、菇類、竹筍、青椒、胡蘿蔔、南瓜、地瓜等。
除了上述飲食建議,有溼疹問題時也建議不要碰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料理、酒精、咖啡因等,以免肌膚微血管受到刺激擴張或降低修復能力;也有部分研究結果認為,像是巧克力、燕麥、咖啡、豆類等含有鎳或是身體會過敏反應的食物類型,都有可能增加手、腳出現濕疹症狀的可能性;但因為每個人身體狀況都不同,因此可以先避免高鎳、過敏源的食物約6~8 週,評估濕疹症狀是否改善。
延伸閱讀: